快捷登录
办公系统 邮件系统 人力系统 档案系统
邮箱登录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集团要闻

宋志平应邀参加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启动仪式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13-09-02

 

       8月28日,由央视财经举办的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凯发K8官网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作为往届年度经济人物代表应邀出席仪式,并与其他嘉宾共同启动了象征活动拉开帷幕的光球。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副总监韩青、李勇等,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等上海市及各委办局、区县、高校、金融机构负责人,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等央视财经评论员与经济学家,董明珠、蒋锡培等往届经济年度人物,企业届、社会团体嘉宾和媒体朋友近300人参加了仪式。王小丫和陈伟鸿主持了仪式。

       围绕今年的评选主题,宋志平说,过去13年评选出的经济人物,是无数时代英雄的缩影。谁做经济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榜样力量。去年的评选主题是“实业的使命”,今年则是围绕“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过去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已经有89个世界500强,希望新的经济形式下,新的经济人物在做强做优中产生。

 

       8月29日,宋志平和姚景源作为年度经济人物与评委代表,在央视财经频道上海演播室接受了《午后财经》栏目的直播访谈,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话题畅谈了各自的观点,以下是访谈实录。

 

宋志平央视财经频道《午后财经》访谈实录

       主持人: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交易时间-午后财经》,我是黄永东,在上海问候各位。

        我们先来关注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最新消息。昨天晚上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首次在上海启动,受到了上海各界广泛的关注,今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的主题是“转型与升级”,究竟中国经济如何转型与升级?中国的企业家在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稍候我们来详细分析,先来看一下报道。

        视频短片:昨天7点,在已有80年历史的上海时尚创意中心“1933老厂房”,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启动仪式盛大上演,今年的评选的主题为“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评选的标准为“创新、责任、影响力、推动力、年度贡献度”。在启动仪式上中国政经界重量级嘉宾济济一堂,共襄盛举,来自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副总监韩青和频道多位领导,以及往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获得者,包括凯发K8官网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各大证券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参加了启动仪式。此外,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也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启动仪式。身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委的他生动地描述了11年来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为什么被外界誉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

       启动仪式上,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还向上海市政协原主席冯国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席胡延照,上海高院副院长滕一龙颁发了聘书,聘请他们担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高级顾问。

       启动仪式的最后,在闪耀的灯光映衬下,带有财经频道标志的光球仿佛从天而降,参与启动仪式的重要嘉宾一同上台,当嘉宾们把手放在光球之上,刹那间光芒四射,在到场的200多位嘉宾的见证下,201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眩目开启。

       主持人:今天来到演播室的两位嘉宾是央视财经评论员姚景源和凯发K8官网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先生,两位好!我们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一个主题词就是转型与升级,这也是2013年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词,那为什么转型与升级在2013年显得这么重要?

       姚景源: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了今天,一方面我们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长时间累积了诸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中国经济确实是面对着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着一个产能过剩的局面,我们现在诸多的领域都是产能过剩,比如说钢铁,我们9亿多吨的生产能力,去年生产了7亿多吨,生产能力闲置2亿吨,我们现在钢材的价格已经是连续18个月在往下掉。

       主持人: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如一瓶矿泉水。

       姚景源:对,只有4.3分钱,还有宋董事长他是专家,他的水泥也是这样,还有电解铝等诸多行业都是产能过剩。而且我们不单单是传统的产业过剩,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现在一些新兴产业也过剩,比如我们的风力发电、光伏产业,而且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我们又是需求不足,怎么来化解这个问题呢?就是要转型升级,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我们才能化解产能过剩,才能使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性。

       主持人:所以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们的量做大了,我们的规模做大了,但是我们的质量、效益却很差,所以转型升级非常迫切。我知道宋总领导两家企业,一家是医药企业,一家是建材企业,一家处在周期性行业,一家处在非周期行业,是不是您对于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特别有感受?

       宋志平:是的,刚才姚总讲到了水泥,水泥现在也是一个严重过剩的产业,中国的水泥有30亿吨产能,今年我们大概只能销售23亿到24亿吨,但这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全球销量都不超过40亿吨,所以我们占了一半以上。过剩就打乱仗,价格就会下行,就会引起企业的效益下降、税收减少,甚至工厂关闭等等这些问题。

       从医药这个行业来讲,我觉得转型升级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医药产业已经很大了,企业也不少,但是主要集中在原料药和低端药领域。现在我们高端药靠进口,低端药过剩,像青霉素、头孢的原料,也包括维生素,原料药基本上都是在国内生产,供应全球。但是大家知道,生产原料药存在污染问题、耗能也多、附加值还很低,高端药是在原料药的基础之上再加工做出来的,所以我们等于为别人作嫁衣裳。

       其实转型升级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对于现有的过剩产业,我们该怎么做;第二个,对于整个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我们怎么去提升,进而提升附加值。我觉得这不管是对行业还是对企业,都是非常现实的。我们过去经历了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主要突出了“快”和“大”,现在我们要突出“强”和“优”,要提升我们工业和企业的素质。

       主持人:刚才两位都谈到了一个顽疾,就是产能过剩,但是我想产能过剩的背后一定有产生产能过剩的原因,姚总能不能来谈一下,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有人谈了很多因素,比如说盲目投资,决策的失误,或者说我们以GDP论英雄,等等,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

       姚景源: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从我们现在的产能过剩来看,可以具体分一下,比如说有的是绝对性过剩,有的是结构性过剩,有的是周期性过剩。如果把这些过剩的原因再做一个分析的话,我觉得一个就是我们过去比较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这种旧的增长模式造成了过剩。就是说要使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我们就加大投资力度。投资在经济学上有两重性,一重性就是投入的时候需要钢铁、水泥、机器设备,就产生了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我们注意,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终有完成的一天,一旦投资完成了,建设完成了,这个项目就形成了供给,由需求变成了供给。所以长时间地依赖投资拉动经济,一方面可以形成大量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大量供给,而供给形成之后如果消费没有相应跟上来,产能过剩就躲不过去了。现在的产能过剩,我觉得很重要的是这个原因,就是长时间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形成大量的生产能力,而大量的生产能力形成之后我们又面对着新的问题,比如说出口受阻。过去我们出口增长都是20%甚至30%,但今年6月份当月降到负增长3.1%。国际市场需求一下降下来了,我们过去为20%到30%出口增速形成的生产能力显然就过剩了。

       我们国内经济也是这样。大家知道我们过去30多年来都是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史上,按经济规律来讲都不可能长时间地保持这种高速增长,所以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进入到一个换档期,就像刚才宋总讲的,我们过去是追求快、追求大,现在要追求强、追求质量,所以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出现回落,而在回落状态下我们又面对着已形成的大量生产能力怎么办的问题。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觉得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主持人:转变方式,另外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者主导经济的方式要转变,因为这些产能可能就是决策部门决策的。我不知道宋总怎么看,前几年就有水泥过剩的迹象,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估计到目前的现状呢?

       宋志平:产能过剩很大程度是由于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的推动,因为每一个地方都要有自己的税收,所以就有了投资冲动。只有把工业搞上去了,才有税收。比如A县有一家水泥厂了,一路之隔是B县,A县水泥厂的税收在A县,B县为了税收也要建一个。从市场的布局来讲就不应该再建,但是因为财税体制的条块分割,就使得这些地方把上项目、扩大规模当成了生存发展或者解决眼前问题的方式。我觉得这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不然的话我们就会一轮一轮地上项目。其实中央对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下发了892号文,文件下发后不能再新增产能了,但是对于原来违规审批的项目,有些地方还是想偷偷摸摸地做起来,原因就是能增加税收。所以,如果深层次问题不解决,过剩就很难从根子上解决。

       主持人:就是说各个地方有财政上的压力。

       姚景源:调结构、转方式化解产能过剩,这个话题已经讲了十多年了。十多年来,我们都承认调结构、转方式不如人意,而产能过剩还在加剧,什么原因呢?我觉得宋总讲的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划清市场的边界。之所以出现问题,调结构调不了,化解产能过剩难度这么大,我觉得是没有看到调结构、转方式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追求增长GDP的目标,显然就是造成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把调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主体由政府转到企业,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非常重要。

       第二,调结构的动力,化解产能过剩的动力在哪里呢?动力是市场,不是政府的号召,就是让企业能够感觉到市场的压力,进而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号召。政府号召十多年来作用不明显,还是要把市场的力量请出来。

        主持人:但是有一些企业它会觉得很冤,因为过去投资增长的时候,企业为地方政府作出了贡献,现在调结构却要企业来买单。不知道宋总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过去我们老是寄希望于政策的刺激,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4万亿投下去,一下子产能过剩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所有的政策都是微刺激,在局部上进行一个调整、进行一个转型,这就带来了我们巨大的产能怎么样寻找一个出口、怎么样消化的问题。

       宋志平:关于过剩怎么解决的问题,我们以前说的比较多,一个是靠市场,进行优胜劣汰,现在其实就在靠市场,打价格仗;一个是靠政府,由政府埋单,比如早年纺织业的砸锭限产。但当时有当时的环境,今天政府已不可能做这些事情。究竟怎么调结构?像凯发K8官网就是靠大企业整合市场,大企业在整合市场的过程中实现退而有序,把一些小的生产线淘汰掉。大企业整合市场,搞收购、并购,收了以后还要关掉,大家要问了,这个钱从哪儿来呢?我说这个钱也是来自于市场。比如现在大家打的价格很低,大企业收购的成本也低,收购以后价格实现稳定,稳定了以后就有利润,有了利润就可以支付收购过程中的溢价,这样就能够让行业健康地不经受颠簸地去产能。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全身而退,银行的贷款不会成为坏账,同时大企业也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又诞生了中国的巨无霸企业。从全世界来看,大企业基本上都是在过剩过程中进行迅速的整合。我个人认为,大企业整合是市场竞争的高级方式,过去的恶性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低级方式。所以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觉得如果要解决过剩,一定要支持大企业整合,来完成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大企业整合,它起到的***作用就是减少了投资的盲目性。因为大企业能够纵览整个经济层面,而如果任由企业各自为战,最后只能导致产能盲目扩张,供大于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大企业在整合过程中会不会最终形成垄断,是不是会有人提出反对声音,说国有企业、央企挤占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宋志平:这里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垄断。其实垄断与否和规模并没有必然联系,垄断实际上是滥用市场支配权或者操纵价格或者牟取暴利。而拿水泥来说,全世界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率是60%到70%,而中国即使有凯发K8官网进行了大规模整合,今天的水泥市场集中度也只有32%,到2015年预计也只不过是35%,仅仅是人家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的产业集中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很难形成,即使具有了一定规模,不滥用市场支配权就不形成垄断。

       第二个是关于整合。我觉得这里边也是两个问题。我们整合民营企业的过程,实际上是遵循规律的过程。我们增加集中度是因为产业过于分散,中国水泥有30亿吨产能,但是是通过四五千家企业完成的,而国际上其他国家并没有那么多水泥公司。所以整合遵循了市场的内在规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谁来整合。其实,在整合民营企业的同时,凯发K8官网也在资本市场上引入社会资本,凯发K8官网现在的国有股只占48%,52%都是社会资本。有人说你们是不是国进民退。其实我们向民间资本高度开放,也在资本市场里接受了民间资本的深刻改造,所以凯发K8官网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企业更像混合所有制,既有国有成分,又有民营成分,甚至还有海外资本。今天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改革、变化,所以大家应该用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不应该贴上一些标签。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了转型的必要性,也谈了一些办法,比如说刚才宋总提出的整合,稍后我们再谈一下如何来升级,我们先来关注一条短片。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被称作是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历经了13年,产生151位年度人物,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年度骄傲,而且在各个领域持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来看一下。

       视频短片:2013年我们的经济总量雄踞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方式、质量和效益,以及我们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面对社会发展矛盾和经济结构的不均衡,为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智慧与行动,为清洁健康品质的增长作出表率的人物,就是受民众瞩目的英雄,谁在转型中找对了方向,进行升级,付诸行动,谁引领了智慧的选择和智慧的行动,与会嘉宾热议中国转型升级新契机。

       周林:实际转型,不仅仅是企业,其实中国现在很重要一个转型是政府的转型,政府职能的转变。

       王均浩:让民营银行出来,可能会补充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朱建舟:能够创造出我们服务和制造无缝的衔接,或者逐步地向制造服务型企业或者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

       解说: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历史机遇中寻找潮头的人物,旨在彰显他们的创新、责任、影响力和推动力,我们在一线的企业家、具有智慧和决断力的政府官员、在引领思考和行动的学者以及深入经济生活的民众中寻找2013年中国经济的年度骄傲。14年来,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始终以创造社会价值为准则,成就了自身的风格,赢得了社会主流人群的关注和认可。

       朱岱:具有创新的这样一个意识,具有前瞻的战略的意识,同时能够带领我们众多的企业。

       苏寿梁:对社会有担当的年度经济人物。

       张天:所以我很期盼能够出现文化界文化企业这方面的领袖人物。

       王均豪:能够早点看到我们新的经济人物出现,当然也是我的学习榜样,我也期待。

       主持人: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升级,转型刚才我们已经分析了,一个就是我们过去政府主导的经济的发展方式要转型为市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有一个,过去靠投资拉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要由靠质量、靠效益这样的一个模式来取代。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如何来升级,因为我们最近看到了很多新兴产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些新兴产业甚至已经开始超越了一些传统经济的规模,那么这个升级究竟如何来完成呢,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

        姚总,刚才我们谈了转型,转型很有必要,转型更多地还是存量的盘活,就是我们过去的产能过剩也好,我们的传统经济也好,但是现在更多的还是要增量,我们的新兴经济体已经开始活跃了,并且有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经济规模。

        姚景源:我特别赞成刚才宋总讲的,就是说我们面对产能过剩首先应当考虑如何进行兼并重组,就是我们通过兼并重组的办法化解一批产能过剩。

        主持人:至少你刚才讲的周期性的、结构性的过剩能够解决。

        姚景源:这是第一个办法,就是通过兼并重组一批化解产能过剩。第二,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一批,就是现在诸多的过剩行业,要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力度实现提升。我们看到一些行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比如说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纺织业电脑织机迅速增加,替代传统织机,还有机器人应用。这些都是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使传统制造业能够得到迅速提升,来化解产能过剩。

        第三,我们还是要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这一点是必要的。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对“劣”就是要淘汰,要化解产能过剩,就是要下决心淘汰一批。

        第四,我们还要考虑转移一批。现在看我们的对外投资,应当讲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

        主持人:人民币升值嘛。

        姚景源:我们人民币升值,一个是我们有一大批企业家队伍,我们有管理能力,我们有技术能力,我们有资本实力,我们有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转移一批,利用走出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对于产能过剩我们还是要看两方面,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常态。

        主持人:过剩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过剩解决。

        姚景源:过去我们短缺,什么都不足,吃不饱、穿不上,过剩也有好处,可以使市场能够竞争得比较充分。

        主持人:通过市场来调节。

        姚景源:就有一定的活力。任何经济现象都有两面性,不要只看到它的一个方面。现在的产能过剩,一方面带来我们生产力的浪费,带来经济下行,带来一系列压力,但另一方面,产能过剩,恰恰是推动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升级版的一个重要力量。

        主持人:刚才姚总讲了很多方面,我想如果说这些能够真正地做到位,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应该会逐步得到解决。宋总,能不能再来分析一下,你刚才谈到了升级的一个含义,就是我们在产业链当中要向上走,向上走也是一个传统经济升级的过程。另外,涉足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升级的过程。产业链往上走需要创新、需要改革,宋总觉得有什么好办法?

        宋志平:我们现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不少了,像去年我们大陆就有89家世界五百强,媒体上曾说五百强就是五百大,但这里边我们有多少核心技术,我们有多少国际品牌,我们有多少是服务业等等,提出各种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好,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恰恰可以实现由做大做强到做强做优的战略性转变。

        企业要实现升级,第一,就是对现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第二,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使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拿水泥来说,作为传统产业怎么实现高端呢?水泥包括了特种水泥,日本特种水泥有一百多种,包括修桥的、修隧道的、修路的。有了这些不同用途的特种水泥,企业的附加值就不一样。所以,实现水泥的高标化、特种化等等都可以提高产业的整体附加值,这就是转型。另外,我们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用新型房屋建设“绿色小镇”,不再用过去传统的砖瓦灰沙石,实现了节能、环保、抗震,这也是向高端转移。

        从医药行业来讲,上海医工院是全国***的科研研发中心,现在我们有几点非常好的突破,包括两项药的工艺被法国的跨国公司买去了。过去你买人家的技术,人家不卖给你,现在我们科研实力提高了,跨国公司也来买我们的技术了。在这些方面我们加大了科研投入,只靠模仿是不行的,一定要自主创新。我们有一大批科研队伍,关键是要创造更好的环境,给他们很好的待遇,使他们有积极性,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创新是升级的源动力。对企业来讲,对企业家来讲,一定要重视创新。创新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升级。升级是永远的题目,永远没有止境,因此一定要把创新抓好。

        主持人: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一个升级的过程,不升级企业就不能可持续,效益就会马上下来,而效益下来之后,企业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刚才宋总已经提到了“人”,提到了科研队伍,也提到了企业家。我想,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家的作用、企业家的核心价值一定会体现出来,决定各个企业或者说整体中国经济的命运何去何从。姚总怎么来看?

        姚景源:我始终讲,市场竞争从表面看首先是价格竞争,再往下推是产品质量性能的竞争,其实说到根本上是企业家在竞争。所以,我特别建议股民买股票时,一定要注意这个企业的企业家是谁,看看这个企业家怎么样、有没有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刚才我们讲转型升级,关键主体是企业,企业一定要把它人格化,人格化后的企业就是企业家。我们应该把通过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的这副千斤重担交给企业、交给企业家。

        第二,要给企业家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挑起这个重担。如果政府干预过多,企业家就会挑不动重担,所以还是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虽然说经济工作难,但恰恰是这个“难”也给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机遇。

        主持人:这是一个涌现英雄的时代。

        姚景源:我们财经频道评选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恰恰就是。

        主持人:您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委,在你这几年的工作过程当中,你发掘优秀的企业家有什么样的特质吗?

        姚景源:我是老资格评委了,我已经做了连续11年的评委。我讲过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英雄都带有时代的这种印记。你看我们十多年来我们央视的十大财经人物,你会看到他们的分布,比如说他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包括房地产,特别是到了2008年、2009年我们电子商务、金融等等,你看这些人的状况就是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足迹是一致的,所以我就曾经说你就研究这十几年这几百位财经人物,你就能够研究出中国经济的足迹,你就能看出什么时代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时涌现出了哪些代表性的英雄人物。所以我觉得到了现在,到了今年,大家就觉得应当把转型升级作为我们2013年年度人物评选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标准,我是特别赞成的。

        主持人:宋总去年是得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宋志平:是姚总他们这些评委评的的,当时在20名候选人出炉前我还不知道有自己。

        主持人:昨天晚上您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您说过去13年中国经济好像顺风顺水高速增长,所以年度人物涌现基本上很容易看出来和经济是同步的,但是今年可能更难一点。从您的角度来看就是说企业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呢?

        宋志平: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讲了一句话“美国的事业是企业”,其实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就像刚才姚总讲的,我们需要企业家英雄,所以我们这些年度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英雄,他们带领了我们的经济向前走。过去我们是靠快、靠大,做起规模来就是英雄,以大小论英雄。现在我们转型升级了,我们来看这个企业的变化,内在素质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核心竞争力的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增加等等这些都是。

        主持人:考核指标不同。

        宋志平:考核指标不同了,建立这套考核体系就更加复杂,所以今年我们把“转型升级”作为主题,我们每年评出的年度人物也在转型。过去可能我们拿望远镜去看,寻找的是速度和规模,现在我们拿放大镜看一看,寻找是质量和效益,到底谁是英雄,我觉得今年这个主题格外有意义。企业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创新,就是有创新意识,二是有冒险精神,要允许企业家冒险。

        主持人:允许犯错误。

        宋志平:允许他们犯错误,要包容失败。企业家有成功的,但是还有大量失败的,做企业要经得起挫折,因为企业成功的经验往往是由大量失败的教训换来的。

        主持人:也许他们将来就成功了。

        宋志平: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也许明天还会有失败,但这都是正常的。所以我昨天晚上说,其实谁做年度人物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这个社会向他们学习,树立一种崇尚英雄、崇尚创新、崇尚冒险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这对于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对于我们经济转型升级来讲非常重要。

        主持人:好,谢谢两位今天精彩的点评。如果我们把过去13年的年度人物串起来看,可以看到他就是一部中国经济年度发展史的浓缩,所以我们在经济增速趋缓,在调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我们的企业家能够逆势而上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英雄,同时成为大家的榜样,引领更多的企业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午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