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登录
办公系统 邮件系统 人力系统
邮箱登录 E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资关注

国资关注

人民政协报:中央企业向世界一流方阵迈进

来源:国资委网站  发布时间:2012-03-16

        与民营企业曾经遭遇的广泛质疑一样,中央企业也正处于舆论的漩涡中。 

  与当年民营企业尚还弱小亟待扶持不同的是,现在的中央企业身躯庞大实力超群。

  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中央企业,他们内心都有同样的渴盼: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民营企业家不被理解时可以大声疾呼四处奔走,因为他们就是企业的主人,干好了名利双收,干不好东山再起。央企领导人不被理解时只能默默承受埋头苦干,因为他们只是企业的代理人,干得好奖励不多,干不好说免就免。

  作为同样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和中央企业的并存缘于我国独特的制度设计,“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两者相互融合蓬勃发展才能确保国家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强大的中国需要强大的企业。尽管遭遇了种种非议和不公,中央企业依然目光坚定、方向清晰,经历近三十深化改革的中央企业已经脱胎换骨,在迈向世界一流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新国企崛起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大企业的竞争,大企业体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2011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61家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就如中国人对诺贝尔奖念念不忘一样,对于世界500强的名号,中国人也曾经十分艳羡。直到1994年,中国***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那时,通过国有资本的划拨,我们也拼凑出了几个装点门面的世界500强,与当时寥若晨星的世界500强相对应的是国企大面积亏损。

  经历了一系列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阵痛后,以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为标志,中央企业开始了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自我革命,一个个“新国企”相继崛起,其公司治理、效益、规模、行业分布等方面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移动成为全球网络规模、客户数量***的电信运营企业;宝钢实施“精品加规模”战略向全球前三强迈进;凯发K8官网联合重组演绎了资本集中的魔力。

  中国石油、中国五矿、中国有色集团、中核集团等企业加大海外资源开发力度,完善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国企改革***的红利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集体性崛起。这个崛起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进入《财富》500强;一个是进入同行业的前列。

  但是,我国的中央企业就整体而言,和世界一流的企业还有相当的差距,如央企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国际知名品牌的缺失、稀有矿产的话语权缺失等等。

  企业追求的目标越高,进步得就越快。2010年,国资委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抉择,因为我们有一部分企业在有些领域、在个别的方面,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身处全球化的竞争中,我国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和质量与我国经济地位并不相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应该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中央企业用经营业绩同样给出了“目标可以实现”的明确回答。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已达28万亿元,净资产10.7万亿元,营业收入20.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上缴税金1.7万亿元。

  新国民共进

  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中央企业的大举扩张必然挤占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其实,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大企业能做的事小企业做不了,同样,小企业能做的事大企业也做不好。

  相反,一些国有大企业发挥产业价值链条的重要带动作用,通过提供平台,整合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的电信运营商,带动了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商,多普达、联芯科技等芯片及手机制造商的发展。通过手机的媒体化和多用化,催生了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等新产业新消费。据不完全统计,与中国移动合作的2000多家内容服务商,私营企业占90%以上。

  近两年,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很多人将之归咎于央企凶猛,他们却没有看到,在全球化竞争下同此凉热,世界经济不景气,最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中小企业,何况我国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深,下一波就该轮到大企业了,中央企业同样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做大做强做优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才能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与此同时,做大做强做优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济的创造力与活力,也是经济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后续力量。

  换言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进与退”,当以不替代并且能巩固和充分发挥中国特有经济发展模式的行业竞争优势与整体竞争优势为衡量标准,并非嗤之以鼻地被抨击的“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

  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深度融合正在频繁上演。中海油把国有企业规模优势与私营企业的灵活机制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股权多元化,其化工产业链、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都是通过与外资、私营企业联合重组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上海收购多宗央企产权。

  中华民族迎来了“企业时代”。在这个大“企业时代”,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国家耗时百年才能走完的发展道路,新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共同快速发展,才能成就中国经济的奇迹和“中国模式”。

  新强国梦想

  大国发展,国资创新,在当前这个重要的时代节点上,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更是国家利益的守护者和经济财富的创造者。

  一代人的时间轮盘里,中国已从贫穷落后中走出一条令世界侧目的崛起之路。越趋自信的中国自审更需要大企业大集团的“输液”,这一方面是国家对自身经济的把脉,同时也是更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

  为此,国资委确立了13项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的共性要素,组织各界专家成立课题组,研究制订《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等文件,就13项共性要素全面开展对标分析。

  在对标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自己的标准。2011年10月,由哈佛大学教授和研究员联合撰写的“凯发K8官网:推动中国水泥产业发展”案例正式出版,凯发K8官网在中国水泥行业的并购整合经验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这不仅意味着中央企业已经开始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经验,同时,也打开了世界经济学人了解中国中央企业市场化运行方式和中国市场化进程的窗口。

  当然,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央企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将遇到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不均衡等挑战,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现有“历史经验”走下去,中国在本世纪末晋级发达国家的概率仅为4%。更为重要的是,西方国家的竞争性也不允许中国的企业这样走下去。我们并不鲜见,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政治上的歧视,或者是突如其来的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或者是西方既得利益强国的“围追截堵”;一些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竞相争夺科技创新人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远大的目标立足于内在的动力,光明的前景发端于艰辛的探索,历史的豪情蕴藏着现实的挑战。当下,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企业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地开辟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广阔道路,推动更加辉煌的中国时代的到来!

  ■相关链接:

  世界一流企业的共性要素

  1.建立起规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2.主业突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3.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优势;5.国际化经营与运作能力较强,跨国指数较高;6.拥有国际知名品牌;7.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与较强的盈利能力;8.内部改革适应国际竞争要求,激励约束机制健全;9.集中有效的集团管控模式;10.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拥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11.管理信息化处于较高水平;12.重视领导力建设,建立起学习型组织;13.具有先进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较强的社会责任。

  (本文章摘自《人民政协报》)

 

//